电脑主板内存供电电路分析
SDRAM内存利用3.3V供电,DDR内存利用2.5V供电。利用SDRAM内存的主板,常见的都是直接由ATX电源供电,只有少数高级主板上才采用独立供电。如图5-1所示,用万用表测量电源插座的第1脚与SDRAM内存插槽3.3V电源输入脚,它们之间是直通的。
而利用DDR内存的主板,都设计有独立的内存供电电路。
内存供电电路工作原理
内存供电电路人多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驱动场效应管的方法,其供电原理如图5-2所示,内存供电实际电路如图5-3所示。
图5-2内存供电电路的原理是这样的:从A点取得2.5V的基准电压进入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IN+,运算放大器将IN+与IN-的电压相比较,如果IN+的电压大于IN-的电压,那么OUT的电压上升,OUT的电压上升使得Q1场效应管进一步导通,漏极(D)与源极(S)之间的管压降降落,使得B点的电压上升。通过反馈,IN-的电压也上升,直到IN+=IN-,也就是IN+=B 。这个过程可以简略地描写为:
(IN+>IN-)→(OUT ↑)→(DS ↓)→(B ↑)→(IN-↑),直到IN+=IN-。
同理,当IN+<IN-时,它的稳压过程是这样的:
(IN+<IN-)→(OUT↓)→(DS↑)→(B↓)→(IN-↓),直到IN+=IN-。
这个电路通过反馈比较,间接地把持B点的电压与基准电压相等,因此有时也称运算放大器为比较放大器。
要使B点的电压牢固,必须保证A点的电压牢固,也就是恳求基准电压要牢固。在图5-2的电路中,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原理,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其阻值的大小成正比,可以算出A点对地的电压为:
3.3V×(3.24K/(IK+3.24K》≈2.5V这是利用最简略的串联分压方法取得2.5V的基准电压。这种串联分压电路的弊病是当3.3V的电压波动时,基准电压也会跟着波动,所以有的内存供电电路利用TL431(三端可调分流式电压基准源)来供给基准电压,如图5-4所示。
那么TL431是如何供给2.5V牢固电压的?请看TL431的范例接法,如图5-5左边电路所示。
按照范例接法,根据TL431内部电路设计,输出电压与R2、R3有关,由下面的公式得出:
Vout=(R2+R3)×2.5V/R3当R2=0时,上面的公式则变成:
Vout = (O+R3) x 2.5V/R3=2.5V
也就是说当R2=0时,R3可以疏忽。
当R2=0(相当于将R2两端短接),且疏忽R3时,就可以由范例接法演变出直接输出2.5V的接法,如图5-5右边电路所示。
还有另一种内存供电电路,它是利用W83301DR或W83301R系列芯片驱动场效应管给内存供电,这种芯片同时还能组成内存总线终结电路。图5-6所示为由W83301DR-O组成的内存供电电路及内存总线终结上拉电路。图5-7为由W83301DR-O组成的内存供电实际电路。
Q1漏极的3.3V电压由芯片把持Q6、 Q7供给,Q2漏极的电压从Q1源极取得。内存供电Vstr1与内存总线终结把持Vstr2的电压由Vset2和Vset3设置,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5-1所示。
- 1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