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常见的TV/AV板电路原理及调试
下图是某品牌AV板的电原理图。近年来市场上出售的AV板几乎全都采纳该电路。由于该电路使用了两块光电耦合器[CI、IC2将“冷”、“热”地进行隔离,因此,该板可用于所有冷、热底盘彩电的改装。
IC1、IC2左侧电路为“冷”地电路,其供电电压由改装增加的绕组L(用绝缘导线在行变磁芯上绕了3—4匝)提供,行逆程脉冲经R1、D1、C1整流滤波,R2、C2、D2稳压后取得约12V直流电,供Q1、Q2工作所需。
视频信号由视频输入端子VIN进入,经R3阻抗匹配、c3耦合至Q1的b极。Q1将输入的视频信号进行放大,并经IC1(2)、(3)脚内部发光二极管转换成光信号,该光信号耦合至IC1内部的光电三极管,光电三极管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经Q3、Q5两级放大后,送到IC3(TC4053)的(2)脚。
音频信号由音频输入端子AIN进入,经R10、R7、c4耦合至Q2的b极,其工作原理与视频通道相同。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从Q7的e极取出,经c13送至IC3的(5)脚。Q3~Q7、IC3的供电取自电视机中的12V电源。
AV/TV切换功能由IC3实现。IC3内含三组双向模拟选择开关(图l中仅茴出了相关的2组开关),其中(9)-(11)脚是开关的操纵端,三个引脚全部接至Q6的c极,Q6的b极通过R27与AV/TV操纵端K相连接。
电视机内部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分别从接插件的B和D端输入。当电视机处于电视接收状态(TV)时,操纵端K电压为零,Q6截止,IC3(9)-(11)脚高电位,其内部电子开关选择(1)与(15)脚、(3)与(4)脚、(13)与(14)脚接通,TV图像信号由B端进入→IC3(1)脚→IC3(15)脚→A端输出。TV音频信号由D端进入→IC3(3)脚→IC3(4)脚→E端输出。当需要播放AV信号时,K端接高电位.Q6导通,其c极变为低电位,IC3(9)→(11)脚低电位,其内部电子开关选择(2)与(15)脚、(4)与(5)脚、(12)与Q7的e极→C13→IC3(5)脚→IC3(4)脚→E端输出。
加装TV/AV板时,彻查接线无误后便可通电试机。首先应彻查C1两端直流电压.一般情况下,在行输出变压器磁芯上绕3~4匝绕圈时,C1两端电压应在12V以上,如测得该电压很低,则将H1、H2两接头对调,如该电压仍达不到12V,可适当增加L的匝数。图中D2为12V稳压管。实际使用中,只要D2两端电压在10V以上,就可保证AV板正常工作。
从LJIN、AIN端子输入AV信号,并令AV板工作于AV状态,调整VR1使电视机播放的图像最佳、同步状态良好。有条件的话,可用示波器观测Q5e极信号波形,调整VR。1使视频信号波形幅度最大且不失真,非凡注重同步头波形不要失真,VRl便算调好了。
有时无论怎么调整VR1都无法得到中意的图像(图像质量不好且不同步,或图像质量尚可但同步不稳),在电路元件及改装连接均无误的情况下,缘由多是Q5e极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被改装电视机视频切换点处所要求的直流电压不匹配造成的。遇此情况,可以通过改变Q5的偏置电阻R17或R15的阻值使Q5e极电压与原机电路匹配。减小R17(或增大R15)的值可使Q5e极电压上升,减小R15(或增大R17)的值可使Q5e极电压下降。
调整VR2使外部输入的AV信号伴音最大且不失真时,VR2的调整即算完成。
AV板所需的12V直流电压及接地点尽量从电视的中放或解码部分引出。AV板与电视机主板的连线没有非凡要求,笔者全用未屏蔽的一般导线,未发现干扰现象。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