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LCD时序图的底层驱动编写
一般来说,LCDLCD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即液晶显示屏。LCD是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它的主要原理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单色的LCD已经基本退出市场,彩色LCD主要又分为 STN 和 TFT 两种,其中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又称为主动式电晶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也就是被很多人俗称的真彩液晶显示屏;DSTN(Dual-ScnTwistedNematic)LCD,即双扫瞄液晶显示屏。 [全文]
模块的操纵都是通过 MCU
MCU Microcontroller(微操纵器)又可简称MCU 或μ C,也有人称为单芯片微操纵器(Single Chip Microcontroller),将ROM、RAM、 微处理器、I/O 集合在同一个芯片中,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操纵.微操纵器在经过这几年不断地研究,进展,历经4 位,8 位, 到现在的16 位及32 位,甚至64 位.经过20多年的进展,其成本越来越低,而性能越来越强大,这使其应用已经无处不在,遍及各个领域。 [全文]
对 LCD 模块的内部寄存器、显存
显存是显卡上的要害核心部件之一,它的优劣和容量大小会直接关系到显卡的最终性能表现。
进行操作来最终完成的;在此我们设计了三个基本的时序操纵程序,分别是: 写寄存器函数(LCDLCD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即液晶显示屏。LCD是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它的主要原理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单色的LCD已经基本退出市场,彩色LCD主要又分为 STN 和 TFT 两种,其中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又称为主动式电晶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也就是被很多人俗称的真彩液晶显示屏;DSTN(Dual-ScnTwistedNematic)LCD,即双扫瞄液晶显示屏。
_RegWrite)数据写函数(LCD_DataWrite)
数据读函数(LCD_DataRead)
这三个函数需要严格的按照 LCD 所要求的时序来编写,下面可以看看 MzL02 模块时序图:
图 3.2 MzL02 模块的 6800 时序示意
注重:上图是该模块的操纵 IC 资料中的原版时序图,其实有些示意不是太稳妥(少标出了RW 线信号的要求),或者说是不太严谨,不过这些不作讨论,请看分析即可;而 EP 的有效触发沿在图中很有可能示意有误,实测为上升沿。图中 CS1B(CS2)的信号即为片选 CS,RS 即为数据/寄存器的选择端口 A0 信号,E 为 EP;当作写入寄存器数据操作时,首先要将 A0 置低,以通知 LCD 模块连忙进行的是对寄存器的操作;而 RW 线需要置低,以示连忙要进行的是写入的操作;然后片选 CS 信号置低,装载数据至总线总线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人们经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全文]
,然后在 EP 线上产生一个上升沿以触发 LCD 模块将总线
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人们经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
上的数据最终载入;在前面的操作完成后一般都会将各个信号线
为了完成某项任务需要有一些开关和继电器等等元件,来操纵主电源(由动力线或电力线送来的电源)的开和合,而操纵这些开关和继电器的线路称操纵线路或信号线路。 [全文]
的状态恢复。而数据(显存)写入、数据读出的操作时序也比较类似,这里就不多作介绍,直接参考例程即可。//======================================================
// 函数: void LCD_RegWrite(unsigned char Command)
// 描述: 写一个字节的数据至 LCD 中的操纵寄存器当中
// 参数: Command 写入的数据,低八位有效(byte)
// 返回: 无
//=====================================================
void LCD_RegWrite(unsigned char Command)
{
LCD_A0 = 0; //A0 置低,示意进行寄存器操作
LCD_RW = 0; //RW 置低,示意进行写入操作
LCD_EP = 0; //EP 先置低,以便后面产生跳变沿
LCD_CS = 0; //片选 CS 置低
DAT_PORT = Command; //装载数据置总线
LCD_EP = 1; //产生有效的跳变沿
LCD_CS = 1; //片选置高
}
数据写入以及读出的函数源码如下:
//=======================================================
// 函数: void LCD_DataWrite(unsigned char Dat)
// 描述: 写一个字节的显示数据至 LCD 中的显示缓冲 RAM 当中
// 参数: Data 写入的数据
// 返回: 无
//=======================================================
void LCD_DataWrite(unsigned char Dat)
{
LCD_A0 = 1; //A0 置高,示意进行显存数据操作
LCD_RW = 0; //RW 置低,示意进行写入操作
LCD_EP = 0; //EP 先置低,以便后面产生跳变沿
LCD_CS = 0; //片选 CS 置低
DAT_PORT = Dat; //装载数据置总线
LCD_EP = 1; //产生有效的跳变沿
LCD_CS = 1; //片选置高
}
//=====================================================
// 函数: unsigned char LCD_DataRead(void)
// 描述: 从 LCD 中的显示缓冲 RAM 当中读一个字节的显示数据
// 参数: 无
// 返回: 读出的数据,
//=====================================================
unsigned char LCD_DataRead(void)
{
unsigned char Read_Data;
DAT_PORT = 0xff; //51 的端口想要输入前,要先给端口全置 1
LCD_A0 = 1; //A0 置高,示意进行显存数据操作
LCD_RW = 1; //RW 置高,示意进行读出操作
LCD_EP = 0; //EP 先置低,以便后面产生跳变沿
LCD_CS = 0; //片选 CS 置低
LCD_EP = 1; //产生有效的跳变沿
LCD_EP = 0;
Read_Data = DAT_PORT; //读出数据
LCD_CS = 1; //片选置高
return Read_Data; //返回读到的数据
}
以上便是要介绍的最基本的时序操作程序,它们几乎是整个 LCD 驱动程序当中与底层硬件打交道的代码了,这样的话,当要改变驱动 LCD 的 MCU 端口时或者换用别的 MCU 来驱动 LCD 时,基本上只需要在这些代码里作一下修改即可。
关于读 LCD 状态
而在一般的 LCD 模块当中,还有一个功能同样重要,就是读 LCD 状态;可以通过此操作猎取当前 LCD 模块的忙状态以及一些相关的状态信息,当 LCD 模块正处于忙状态时,则不宜对它进行数据的写入或读出操作(有很多较老式的 LCD 操纵器规定在忙的状态下时不同意写入或读出数据)。
所以在很多 LCD 的驱动程序当中,会在寄存器写入、数据写入/读出的操作前加入读取 LCD状态并判别忙状态的代码;这点可以参考网上流传的很多 LCD 驱动程序。不过,对于 MzL02这样的较新出的 LCD 操纵器来说,已经对忙状态不是很在乎了,或者说影响已经很小甚至没有了;所以我们在前面的代码当中并没有加入这样的代码。至于有没有必要加读状态判忙的代码,要视具体的 LCD 操纵器而定。
关于时序的时间要求
时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就是类似上图中标出的tAS88之类的时间长短要求,只是上图中并没有标出它们的具体最大最小值要求而已;但在编写这类的时序接口程序时它们还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要看 MCU 的端口操作速度以及 MCU 的指令执行速度。打个比方,有的时序里就会有要求某些信号的电平保持最小宽度,而假如 MCU 的指令执行速度以及端口操作速度非常快的话,就需要酌情在连续操作端口的代码之间加入适量的延时(通用用空操作来代替,具体多少个多少时长视具体的 MCU 以及 LCD 操纵器而定)以保证该信号的脉冲宽度满足要求。
在本文的所列出的源代码当中,并没有如前所述的为时序的要求而插入空操作或延时处理,因为 MCU 的速度并不是非常快,况且现在的 LCD 操纵器的总线速度都挺快的了,没有必要加入而已。
来源:1111光棍
该文章来至网络或用户,仅供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